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徐振輔《馴羊記》:旅行倫理的反思

這是一本很精彩,也很在乎倫理的小說。

《馴羊記》
作者:徐振輔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27



我一開始是衝著「自然書寫」的分類打開這本書,還特地買了附送明信片的版本,一廂情願的以為會讀到類似麥克法倫《心向群山》的書寫,結果完全不同。佩服作者徹底反思旅行的各種面向,觸及的主題很廣:歷史(從文成公主到文革)、族群衝突、佛教文化、牧民文化、藏戲、資源利用(礦業與觀光),讀完收穫非常豐富,不過也比預期的沉重。


作者穿梭在虛實之間,讓人分不清真實經驗和虛構情節的界線。一開始我以為前面是散文,讀到序章結束、宇田川慧海的《馴羊記》登場,才恍然大悟全都是小說。不論是虛是實,整體構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全書以敘事者到西藏研究踏查的「旅行見聞」為經,中間穿插可以單獨成篇的虛構寫作:短篇小說〈豹子對你而言是什麼?〉、短篇小說〈雪雀〉。書中到處可見文本相互指涉,這些「小說中的小說」彷彿敘事者根據踏查心得進一步創作而成。


或許這種敘事結構是在模仿曼陀羅,那麼不用線性方式閱讀是否可行呢?一路筆直的往下走,會跟敘事者一樣在拉薩城迷路嗎?文本相互指涉不是太困難、太新奇的形式,各個故事獨立成篇也很有趣,以這樣的形式登場,則又為彼此帶來另一層意義,我覺得作者確實成功運用這個結構說出了好故事。


令我驚豔但也覺得沉重的是,作者有意識的反思深深淺淺的旅行消費。我們浪漫化了目的地風景嗎?在這樣的投射與消費之下,我們還能得到什麼?目的地又失去了什麼?自以為是率性出走、深度旅遊的旅人固然對走馬看花的觀光客不以為然,但兩者相去究竟多遠?認真看待當地的歷史與困境能彌補這件事嗎?在觀光旅行蔚為風潮(不過又暫時無法成行)的今天,書中隱約透露的諸多問題和某種解答似乎也逼著我們重新思考旅行的意義。


儘管如此,敘事者最後仍然肯定旅行帶來的可能,結尾的哲思近乎說教,但不至於讓人無法接受,或許是因為我也同意敘事者提出的解答吧?就像穿插書中各處的理論、名詞,雖然富有學院的氣息,卻不會像刻意掉書袋一樣讓人排斥。


掩卷之際,回想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不是華美壇城的成住壞空,不是從米缸裡挖出回憶的驟然結局,是敘事者隻身一人走到盡頭的冰河,孤獨、危險、陌生的美景。儘管旅行的倫理如此沉重,但異國風景依舊強烈吸引我動身出發;即使不能或甚至不想親歷險境,卻還是渴望某種退而求其次的經驗──總覺得自己似乎有點不長進。


(小小不同意敘事者頁166、167嘲諷離職之後「因為失去一切而心滿意足」的上班族。可以放下機械的生產再生產、離開異化的工作,也許失去了收入,但我遇過的每個人離職無不神清氣爽。)


總之看到作者這麼年輕就寫出了這麼好的故事,書似乎也很暢銷,非常佩服也非常開心。希望他的寫作之路能走得且長且遠,期待他的第二本、第三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